
MCP 五种架构设计模式剖析 原创
MCP 协议为 AI 应用提供了标准化的交互方式,但在企业级落地过程中,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,比如:认证鉴权受限、部署模式复杂多样以及技术债务风险等诸多问题。目前,MCP Server 主要有五种架构模式,每种架构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,适用于不同的业务场景。
本文详细剖析之。
MCP 五种架构设计模式
架构设计模式一:MCP Client 直连 Remote Server (SSE)
这种架构设计模式类似于直接给专家打电话咨询问题--MCP Client 通过 SSE 方式与远程 MCP Server 建立直接连接,并保持 HTTP 长连接。
优点:
- 简单高效:无需中间层,部署和维护成本极低;
- 实时性强:模型的流式输出体验极佳,响应迅速;
- 管理便捷:集中化管理使得监控和运维轻松高效;
缺点:
- 网络依赖高:一旦网络不稳定,用户体验将大打折扣;
- 数据隐私问题:所有数据需传输至云端,敏感信息存在泄露风险;
- 安全风险:服务端点直接暴露,容易成为攻击目标;
适用场景:
如果你的应用场景是 SaaS 应用、轻量级客户端或公共云服务,且对安全性的要求相对不高,那么这种架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架构设计模式二:MCP Client 通过 Proxy 连接 Remote Server (SSE)
这种架构就好像有一个“翻译”在中间帮助你沟通--MCP Client 首先连接到 Proxy Server,再由 Proxy Server 转发到 Remote Server。
优点:
- 安全可靠:通过代理层可以实现多种安全防护措施,进一步提升安全性;
- 灵活调度:支持智能路由和负载均衡,流量调度更加灵活高效;
- 接口整合:能够聚合多个后端服务,通过一个接口即可访问所有服务;
缺点:
- 架构复杂:引入代理层后,整体架构变得复杂,维护成本相应增加;
- 性能影响:多一层转发可能会增加延迟,对用户体验有一定影响;
- 单点风险:代理层可能成为新的故障点,需要额外关注其高可用性;
适用场景:
如果你处于多租户环境、需要进行企业网关集成,或者需要调用多种模型的场景,这种架构将非常适用。
架构设计模式三:MCP Client直连Local Server (STDIO)
这种架构就好比你在家里有了一位私人助理--MCP Client 通过 STDIO 方式直接与本地 MCP Server 连接,实现进程间直接通信。
优点:
- 数据安全无忧:敏感数据完全保留在本地,数据安全性极高;
- 超低延迟:几乎不存在网络延迟,响应速度极快;
- 离线可用:完全支持离线环境,无需依赖外部网络;
缺点:
- 对本地资源要求高:需要强大的本地计算资源才能运行;
- 部署复杂:每个环境都需要单独部署和维护,运维成本较高;
- 更新困难:模型和服务更新需要逐个环境手动操作,维护起来较为繁琐;
适用场景:
如果你的业务涉及金融核心系统、医疗数据分析、工业现场系统等对数据安全和隐私有极高要求的场景,这种架构将是一个理想的选择。
架构设计模式四:MCP Client 通过 Local Proxy 连接 Local Server (STDIO)
这种架构就好比你有一个私人秘书帮你协调多个本地专家--MCP Client 首先连接到 Local Proxy,再由 Proxy 连接到 Local Server。
优点:
- 服务抽象完善:客户端无需关心底层实现细节,使用起来更加便捷;
- 高可用性:支持本地多实例部署,并可自动实现故障转移,确保服务的连续性;
- 资源隔离:能够实现不同业务线或部门之间的资源隔离,保障数据和功能的独立性;
缺点:
- 本地环境复杂:引入代理层后,本地环境的复杂度增加,维护难度也随之上升;
- 资源开销:本地代理需要额外的计算资源来维持运行;
- 问题排查困难:多层架构使得问题定位和调试变得更加复杂;
适用场景:
如果你的业务属于大型企业内部平台、对高可用性有较高要求的场景,或者需要统一管理本地 AI 资源的场景,这种架构将非常合适。
架构设计模式五:MCP Client 通过 Local Proxy 连接 Remote Server (STDIO+SSE)
这种架构就好比你拥有一个超级助手,既能处理本地事务,又能无缝对接外部专家--MCP Client 通过 STDIO 连接到 Local Proxy,而 Local Proxy 再通过 SSE 连接到 Remote Server。
优点:
- 混合云战略的理想选择:能够灵活切换本地和云端资源,满足多样化需求;
- 平滑的云迁移方案:为企业提供从本地到云端的无缝过渡,降低迁移成本;
- 一致的用户体验:客户端无需关心服务的具体位置,始终获得一致的体验;
缺点:
- 架构复杂度高:作为最复杂的架构,维护和故障排查难度极大;
- 服务一致性要求高:需要确保本地和云端服务的高度一致性,否则容易出现兼容性问题;
- 性能依赖网络:整体性能受网络状况影响较大,可能导致体验波动;
适用场景:
如果你的业正在实施混合云战略,或者需要弹性扩展的业务,又或者是需要在全球多区域部署的大型企业,这种架构将是一个强有力的解决方案。
本文转载自玄姐聊AGI 作者:玄姐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