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真需求》启发:AI创业的价值创造与共识构建
从梁宁的《真需求》一书中,我提炼出对AI大模型创业者特别有价值的洞见。本文将结合AI领域特点,探讨价值创造、共识构建和产品打磨的核心原则。
一、从价值本质看AI大模型创业
"商业价值无法自己一厢情愿地说有就有,它是由交易的对手盘一买方,来决定的。因此,进入商业世界的第一个训练,就是要摆脱自己的主观感受和主观愿望,站到买方那一侧来审视自己手上的东西。"
在AI大模型创业中,这一点尤为关键。技术人员容易陷入"技术决定论",认为先进的算法和架构自然会带来商业成功。然而,市场告诉我们,用户不会为技术本身付费,而是为解决其问题的价值付费。
1. AI产品的价值构成
梁宁提出的价值三元论在AI领域同样适用:
"产品价值=功能价值+情绪价值+资产价值"
对于AI大模型产品:
•功能价值:效率提升、自动化能力、决策辅助等
•情绪价值:使用体验、交互的自然度、人格化特性
•资产价值:数据积累、用户行为沉淀、模型迭代能力
2. AI的功能价值模型选择
"基础设施的功能价值是赋能,它为使用它的所有个人和组织提供能力,并且是一种开始之后就无法回退的集体能力。新的基础设施划定新的时代。"
大模型究竟应该走哪条路?是做基础设施,还是做垂直应用?梁宁的观点提供了思考框架:
•基础设施路线:如OpenAI、Anthropic等,定位是作为新一代AI基础设施
•供应链/平台路线:如各类行业大模型,通过专业化解决特定领域问题
•原材料/劳动力模型:如提供简单AI服务的创业公司,本质上卖的是"搬砖的钱"
"今天正在兴起的AI(人工智能)革命,是人类企图对能力边界进行的又一次挑战。目前,AI所有的创新都还只是涌起的浪花,与成为新的人类基础设施还有距离。"
二、共识构建:AI大模型的成功关键
"在商业世界,领导共识的能力,是核心领导力。因为如果没有共识,团队不会跟随你,客户不会选择你"
AI大模型创业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是共识构建。这包括:
1.团队共识:关于技术路线、商业模式的内部对齐
2.市场共识:用户对AI价值和使用场景的认同
3.行业共识:关于AI应用边界和道德规范的社会契约
"所有的创新,起始都是'非共识'"
特别是对于AI这样颠覆性的技术,创业者需要在非共识中找到破局点:
"共识不在当下,而在指向大家未来利益的延长线的交会之处。"
AI产品的KANO模型应用
"KANO模型把产品的属性分为五种:魅力属性、期望属性、必备属性、无差异属性、反向属性。它们决定了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。"
对AI产品来说:
•必备属性:准确性、可靠性、响应速度
•期望属性:理解复杂指令、多模态处理能力
•魅力属性:创造性输出、个性化交互、情感智能
•反向属性:过度个人化、不必要的复杂性
"期望属性就是用户最核心的诉求。能够确定性交付,用户就满意;不能交付,用户就不满意。"
三、从第一性原理重思AI产品
"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,而不是类比思维去思考问题,是非常重要的。...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,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,也就是说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,看到里面的本质,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"
当我们思考AI大模型的创业机会时,很容易陷入"做一个像ChatGPT的东西"的类比思维。但真正的创新来自于对问题本质的思考:
1.用户真正的认知需求是什么?
2.大模型能解决的本质问题是什么?
3.当前技术的根本限制在哪里?
从情绪价值角度重思AI产品设计
"与功能价值的客观性不同,情绪价值是主观的。用户购买情绪价值,不是为有形之物付费,而是为无形之物付费,是为生理唤起、认知标记、彼此心领神会的共识,以及这些掺杂在一起后营造的氛围付费。"
AI产品的情绪价值体现在:
1.保障感:用户对AI系统效率、可靠性、安全性、可控性的感知
2.愉悦感:使用AI系统时的流畅体验与惊喜
3.彰显性:AI采用为用户带来的社会认同与身份表达
"为保障感付费是为了对抗担心,为愉悦感付费是为了对抗枯燥,为彰显性付费则是为了对抗自卑"
四、AI品牌打造的思考
"网红卖的是新鲜感与话题度,而大牌卖的是辨识度和情感唤起"
在AI创业浪潮中,太多公司只求短期热度,而非长期价值。梁宁的观点给我们提醒:
"如果说网红在doing(做),不断做新东西、新动作、新说辞,制造新鲜感和话题度来引发网络关注,一直在变,那么品牌更像是being,是不变。它是一种生命的姿态,是某种基因烙印般不变的一以贯之。"
对AI品牌来说,关键是找到自己的"being":
• 是以安全可靠著称?
• 是以创造力著称?
• 是以专业垂直著称?
"今天,风停了,上一次时代变革中城镇化与互联网化的搬山填海结束了。而下一个时代,AI成为人类基础设施的时代,则尚在远方。我愿意称当下的时代为扎根的时代。"
五、AI大模型创业的行动建议
1. 基于用户人设而非画像设计产品
"用户画像用于以功能价值为主的刚需产品,用户人设则用于以情绪价值、资产价值为主的弹性需求产品"
"一个人的长项,就是他的需求。越是强的点,他越会继续要、继续投入;而一个人没有的东西,则可能是他不想要的。"
很多AI产品创业者在设计产品时,倾向于寻找用户的"痛点",但忽略了更高阶的需求可能来自用户的长项而非短板。
2. 产品打磨即是"磨心"
"所谓的打磨产品,其实是磨心:去伪存真,去掉那些妄念和矫情,让这颗心越来越诚实,越来越坦然,能够越来越如实地关照自己,关照世界"
在AI产品迭代中,需要不断反问:
• 我们是在真正解决用户需求,还是自我陶醉?
• 产品设计的出发点是"关怀"还是"操纵"?
• 用户行为数据反映的是真实需求还是暂时兴趣?
3. 构建行动力机制应对不确定性
"人们在做一件事时,之所以会内耗、畏惧、拖延,很多时候是由于对无效努力的恐惧"
AI创业面临高度不确定性,
创始人需要:
• 建立清晰的反馈机制,量化每次迭代的进展
• 接受失败但从中获取有价值的数据
• 提升对产品、市场和技术的掌控精确度
"虽然不知道自己下一次是否能成功,但他明白每次行动的具体针对性,所以不会陷在无效的努力里。"
结语:AI大模型创业的本质思考
"产品的本质是服务,而服务是行动中的爱"
AI大模型创业不仅是技术革命,更是服务方式的革命。在追求先进模型参数和算法的同时,创业者需要回到商业的本质:满足用户真需求,创造真价值。
"一朵浪花意识到自己的本质是水时,其实就无所谓自己的边界了。"
随着AI技术的发展,边界会不断被打破,但商业的核心逻辑不会改变。价值创造、共识构建、服务用户,这些永恒的商业原则将继续指引AI创业者前行。
本文转载自 萤火AI百宝箱,作者: 萤火AI百宝箱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