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刚刚,腾讯AI杀疯了!混元全家桶重磅升级,生图卷到毫秒级!推出首个工业级AIGC游戏引擎! 原创
编辑 | 伊风
一夜醒来,整个AI圈又被谷歌刷屏。
来到AI的“后半场”,各大厂的后劲正在陆续显现出来。
看完腾讯的AI产业应用峰会,才发现这场发布同样密集,猛料也不比谷歌少。甚至在某些应用层面,走得更深、更务实。
别忘了,刚刚过去的Q1财报会上,马化腾就定调:腾讯将坚持对AI的长期战略投入。如今看来,这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一次实打实的全面提速。
基础模型再升级,多智能体、编码智能体集中亮相,甚至还放出了业界首个工业级AIGC游戏内容生产引擎——腾讯这次是真的把AI“拉上工位”了。
1.混元全家桶再填新成员,混元游戏成业内首个AIGC游戏引擎
今天,腾讯混元全家桶迎来一次高密度更新,重点集中在多模态领域,接连发布了视频理解、图像生成2.0、3D生成等多个模型,覆盖面之广、节奏之快,堪称“模型矩阵大满贯”。
尤其是图像生成模型 混元Image V2.0,主打一个“唯快不破”。它是首个实现毫秒级出图的商用模型,速度达到行业平均的15倍,几乎把“实时生成”打成了现实。这毫秒级速度……是真·卷疯了。
当然,有模型方面的改进,就有应用的相应落地。
发布游戏视觉模型后,混元正式官宣了业内首个工业级AIGC游戏内容生产引擎。这是在游戏内容创作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,意味着AI不仅能生成图像,还能直接参与到游戏资产的“流水线”生产中。
依托混元大模型打造的首个工业级AIGC游戏内容生产引擎,大幅优化了游戏资产生成与游戏制作流程。
这个引擎专为游戏美术设计而生,可为设计师提供多种AI辅助工具,支持快速生成概念草案与高质量素材,让美术效率提升数十倍,创意落地更快更稳。
在游戏方面,腾讯的含金量不用多说。下面的地址就可以直达平台,目前还需要填写list。
https://hunyuan.tencent.com/game/
2.智能体自己玩转浏览器,多Agent高效协同替你打工
腾讯云今天抛出了一枚“生产力核弹”——智能体开发平台。平台一次性接入 DeepSeek-R1、V3 以及联网搜索,全面支持 MCP 架构,常用插件也都预装完毕,开箱即用。
更炸裂的是:智能体获得了自主操控浏览器的能力。
这个功能带来的想象空间非常大,腾讯云副总裁吴运声表示:
大家想想自己的日常的工作,非常高的占比是自己在浏览器中操作的。智能体现在可以在浏览器沙箱里,独立思考、运用内置的工具、独立执行许多复杂的任务。
在会上,展示了一个基于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构建的信息检索小助手。支持预规划加执行机制,由Agent生成任务步骤并逐步执行。
其中一个惊艳全场的demo,让AI直接帮你读岗位JD筛选心仪工作。
就一句话的事,AI打开腾讯招聘官网,完成城市和岗位筛选。打开岗位信息网页,逐一收集信息。
最后生成一份八个最适合你的腾讯岗位汇总表——整个过程无需手动操作,像是有个聪明又靠谱的 AI 猎头在背后默默操盘。
不过这还不是智能体的上限,当不同 Agent 组成“多智能体战队”之后,更复杂的协作任务也被轻松拿下。
比如模拟公关团队为国外客户准备端午节礼物,AI 不仅能自己查物流价格、算运费,还能自动比价、填单、预约快递上门取件——寄件查询、费用计算、上门取件Agent轮番上阵,全程无需人类插手,五分钟搞定一个跨境送礼流程。
3.编码智能体CodeBuddy,从需求到部署全链路跑通了
在智能体的竞争赛道上,「编码智能体」是绕不开的热门分支。
腾讯自家的编码智能体 CodeBuddy,不只是能写代码,更关键的是它已经打通了产品开发的全链路:从项目需求、技术规范、代码生成,到产品原型和部署,几乎全流程都能独立完成。
AI编码发展到现在,从通用编码能力,到已经在卷更加符合用户编程习惯的个性化代码生成,腾讯肯定也顺应这股潮流。CodeBuddy 可以根据你输入的公司架构规范,自动调整代码风格与模块拆分逻辑。
在 UI 层面,它也可以通过 MCP-AI 自主完成代码生成,完全无需人工干预,就能搭建出一个功能完备、交互友好的产品原型。
真正复杂的编码,智能体可能胜任了,项目计划、技术规范和产品原型就能编写完整代码。
遵循一般智能体的工作流程,先是拆解了整个的开发任务,要完成哪几个页面和功能的实现,并提出未来的改进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它能在不断变化的需求中持续迭代。
比如这个案例:原本是一个旅游类 App 的开发任务,智能体已经完成基础规划。但当产品经理突然提出“加一个自动生成路书的功能”时,CodeBuddy 能即时理解意图、结合预算和时间,动态生成最优路线和推荐景点,连路线图都一并奉上。
4.写在最后
现在看AI发布,可能很难复制 GPT-4 或 GPT-4o 那种“一招封神”的惊艳感了。
不过,谷歌和腾讯的后期直追都展现了一个事实:AI,不只是秀肌肉,更是拼耐力。
所有智能体平台、AIGC引擎、编码助手、模型矩阵……看似“在意料之中”,但当它们以密集的节奏、完整的产品形态出现时,你就很难忽视一个事实:
腾讯,真的在把 AI 产品做“好用了”。
腾讯没有高调喊口号,而是用一整套密集落地的发布节奏去证明:
这一轮 AI 大潮里,它依然是最重要的玩家之一。
本文转载自51CTO技术栈,作者:伊风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