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回复
最近,模型上下文协议(MCP)特别火,你可能已经听说过了。
今天,我们来搞懂它到底是个啥。
简单来说,MCP 就像是给你的 AI 应用准备的一个 USB-C 接口。
就像 USB-C 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方式来连接各种配件一样,MCP 标准化了你的 AI 应用如何连接到不同的数据源和工具。
让我们稍微深入一点,从技术角度来剖析。
MCP 的核心是客户端-服务器架构,一个主机应用可以连接到多个服务器。
它有三个关键部分:主机(Host)、客户端(Client)和服务器(Server)。
在我们深入之前,先简单了解一下👇
主机代表任何 AI 应用(比如:Claude 桌面版,Cursor),它提供了 AI 交互的环境,访问工具和数据,并运行 MCP 客户端。
MCP 客户端在主机内部运行,以实现与 MCP 服务器的通信。
最后,MCP 服务器展示了特定的能力和提供数据访问,比如:
理解客户端-服务器通信对于构建你自己的 MCP 客户端-服务器至关重要。
所以,我们来理解一下客户端和服务器是如何通信的。
在我们一步步分解之前,先看一个示意图...
首先,我们有功能交换,其中:
一旦这个交换完成,客户端确认成功连接,进一步的消息交换继续进行。
这是这种设置如此强大的原因之一:
在传统的 API 设置中:
MCP 的设计解决了这个问题:
这样,客户端就可以即时调整其行为,使用更新的功能(比如,在请求中包括单位),而无需重写或重新部署代码。
到此,我希望你彻底理解 MCP 的作用。
未来,我将探索创建自定义 MCP 服务器并围绕它们构建实践演示。敬请期待!
本文转载自玄姐聊AGI 作者:玄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