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从Manus到Gemini,首轮Agent竞赛中有哪些关键信号?
嘿,大家好!这里是一个专注于前沿AI和智能体的频道~
Manus 可能会成为一个导火索,引爆Agent的竞争。
在过去的几个月里,头部AI公司纷纷发布了自己的“智能体”产品。
目前来看,各家Agent产品各有侧重,但我们开始看到两条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:一类是基于工作流的“伪Agent”(如爆火但是很多人说的没有护城河的Manus (该观点不代表作者观点)),它们本质上是将LLM和工具通过预定义代码路径进行编排;另一类是基于端到端训练的“真Agent”(如DeepResearch和Gemini 2.0 Flash Thinking的各种衍生Agent应用),它们能够动态指导自己的处理过程和工具使用,保持对任务完成方式的控制权。
当然整体上,我们还处于端到端训练Agent的早期阶段,这场以智能体为核心的第二幕AI竞争才刚刚开始。Agent技术仍在快速迭代,而这可能将重塑整个AI应用格局。
1.“模型即产品”将成为Agent时代的主导范式
当前AI行业正经历一场范式转变:从“模型即基础设施”到“模型即产品”。大厂逐渐将模型本身打造成端到端的产品,而非仅仅作为应用层的基础设施。
这一转变由几个关键因素推动:
- 泛化性扩展遇到瓶颈:正如GPT-4.5所展示的,模型能力增长呈线性,而计算成本却呈指数级增长,即使是OpenAI也难以负担
- 端到端训练效果超出预期:强化学习与推理的结合使模型突然擅长特定任务,这既不是机器学习,也不是基础模型,而是一种全新的范式
- 推理成本大幅下降:最近DeepSeek的优化意味着全球现有GPU足以支持地球上每个人每天使用1万token的前沿模型
在这种范式下,大模型提供商不再满足于简单销售token,而是向价值链上游移动,将模型打造成直接面向特定场景的产品。OpenAI的DeepResearch和Anthropic的Claude 3.7 Sonnet就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例子。
藏老师的神级prompt,让任意文本直接变成酷炫的html页面。claude 3.7 sonnet就是掌管SVG的神!Gemini 2.0语言模型原生的图生成,体验一天之后,仿佛还看不到边界。。。
2.工作流Agent与端到端Agent的本质区别
目前市场上的Agent产品可以明确区分为两类:
工作流Agent(如Manus AI):
这类产品本质上是LLM与工具的编排系统,通过预定义的代码路径和提示词引导模型。虽然短期内见效快,但很容易遇到问题:硬编码的规则无法扩展,在复杂场景中表现不佳。表现出:
- 无法有效规划,容易陷入死角
- 记忆能力有限,难以维持10分钟以上的任务
- 长期行动效率低下,错误会累积放大
端到端训练Agent(如DeepResearch):
这类产品通过端到端强化学习训练,模型能够动态指导自己的处理过程。OpenAI的DeepResearch就是“一个新形式的研究语言模型,专门设计用来执行端到端的搜索任务”。它不依赖外部调用或编排,而是通过强化学习习得了搜索、点击、滚动和解释文件的核心能力。
真正的Agent需要具备:
- 搜索和规划能力
- 有效记忆和状态管理
- 长期行动的可靠性
3.Google与OpenAI展示了不同的Agent发展路线
通过比较Google的Gemini 2.0 Flash Thinking和OpenAI的DeepResearch,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Agent发展思路:
- Google的多模态融合路线:
Gemini 2.0 Flash不仅在推理能力上有所提升,更在多模态应用上取得突破。它能同时理解和生成文本与图像,支持文本+图像生成、对话式图像编辑等功能。Google还通过Deep Research功能、应用连接(YouTube、日历、地图等)和个性化功能,构建了一个面向普通用户的Agent生态。
- OpenAI的专精特化路线:
OpenAI选择针对特定场景打造专精的Agent模型。DeepResearch专注于网络搜索和文档整理,通过端到端强化学习训练,使模型能够自主规划搜索策略,交叉引用多个来源。这种专精策略使其在特定领域表现更为出色。
4.端到端训练将成为Agent的主流形态
从长期来看,端到端训练的Agent将逐渐成为主流,因为它更符合Agent的本质形态:模型能够在循环中自主处理问题,具有更高的上限。
以包含4个子任务的串联任务为例:
- 工作流Agent:即使每个子任务成功率为95%,整体成功率也仅为81%
- 端到端Agent:通过高质量数据+强化学习,有望将整体成功率提升至95%
未来可能会出现以下趋势:
- 顶级Agent的工程代码将极其简洁:背后是超高质量的训练数据和极致的端到端强化训练,所有if-else和工作流选择由模型自身完成
- 通用Agent更可能由基础模型公司推出:如OpenAI、Anthropic、DeepSeek等拥有强大基模和强化学习工程师的公司更具优势
- 垂直领域Agent将成为创业公司的机会:专注特定行业或应用场景,通过深度优化实现差异化竞争
最后
Manus虽然当前waitlist 才200万,但考虑到访问权限限制和邀请码等负面因素的影响,这一数据相较于其热度而言并不算特别惊人。
回到Anthropic的定义:LLM Agent是能“动态指导自己的处理过程和工具使用,保持对任务完成方式的控制权”。
工作流Agent vs 端到端Agent, 这个短期看起来就跟去年的长上下文模型 vs RAG 争议一致,并不会有明确的结论。
scaling vs finetuning, scaling能让模型的上限更高,但是finetuning能更快的适应到特定场景。
